2025光伏产业提质创新暨先进光伏实证技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7月30日,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以 “新质驱动 提质增效” 为主题的 2025年光伏产业提质创新暨先进光伏实证技术研讨会于兰州隆重启幕。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家能源局及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领衔的顶尖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核心代表,堪称光伏领域的一次“智慧盛宴”。会议旨在通过深入的政策解读、前沿的技术研讨与宝贵的实证数据共享,共同破解当前光伏产业在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可靠性增强及复杂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面临的高质量发展瓶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我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中的核心话语权与引领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晶澳在兰州论坛会议中,重磅发布了专为“沙戈荒”场景量身打造的惠汕钢边框组件,该产品凭借其创新的高强度钢边框结构设计,显著提升了抗风载(可抵御更强风力)和抗雪载(能承受更厚积雪)能力,同时具备优异的抗腐蚀性能,有效应对荒漠戈壁地区的恶劣环境挑战,成为保障大型基地电站长期稳定运行的有力武器。

 

01

/政策与产业全景透视/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权威代表在会上作了深度政策解读报告,系统梳理了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的运行现状、取得的突出成就(如装机规模、技术迭代、成本下降等)以及面临的挑战(如消纳压力、国际贸易环境等)。

 

 报告特别前瞻性地剖析了“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光伏电站在开发、建设、运维全链条中即将面临的挑战, 包括极端环境适应性、生态保护、远距离输送与智能化管理等关键问题,为未来大规模开发提供了重要指引。

 

/质量与可靠性攻坚/

02

 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家团队发布了基于长期实证研究的重磅分析报告,系统阐述了极端天气条件(如强风沙、超高温、极低温、强紫外等)对光伏电站组件、支架、逆变器等关键设备性能与寿命的影响机制。 报告提出了更严苛的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和改进建议,为提升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与发电效益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03

/组件巨头亮剑/

 隆基绿能、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头部组件企业高调分享了各自的核心技术路线图及未来创新方向。 各家企业重点探讨了针对“沙戈荒”、高海拔、高湿度等复杂严苛应用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包括耐候性材料应用、抗PID技术、防风沙设计、智能清洁及运维策略等。

本次会议重磅环节——华能集团嘉峪关实证基地首批数据发布,标志着我国光伏技术评价迈入“户外实证驱动”新时代。惠汕钢边框作为首批入选该实证体系的创新材料,已在基地极端温差(-30℃至70℃)、强风沙(年均8级以上风日>120天)环境中开展为期12个月的连续性测试。实证数据初步验证:采用钢边框的组件机械失效率为零,年发电量衰减率优于对照组0.8%。

7月31日,在光伏组件质量控制分析讨论交流会上,惠汕新能源董事长芮叶彬应邀出席并深入参与研讨。芮总特别就惠汕核心产品——光伏组件钢边框的技术创新亮点进行了系统阐述与解答。针对CPVT提出关于钢边框尺寸精度及降本增效背景下如何提升产品质量等问题时,芮总在解答中强调钢边框不仅能够将精度控制在±0.2mm,还能够有效解决组件厂面临的安装、外观及角缝等问题,同时,他表示,相较于铝边框,钢边框能够为组件厂节约0.015~0.02元/W。芮总的专业分享清晰展示了惠汕钢边框在提升组件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及降低成本方面的显著优势,其创新成果引发与会专家热烈讨论,进一步彰显了惠汕在推动光伏辅材技术升级与质量提升方面的引领作用。

 

 

此次兰州研讨会以其高度的权威性、专业的深度探讨和强大的产业号召力,成功搭建了一个政、产、学、研高效对话的平台。 与会“大咖”们思想碰撞、凝聚共识,不仅为当前光伏产业提质增效指明了技术路径,也为应对未来挑战、推动中国光伏持续引领全球新能源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会议的成果无疑将加速先进光伏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推动实证数据在产业决策中发挥更大价值,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战略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